精彩书摘:
第一章 诺奖赛场:21世纪日本的飞跃
20世纪以来日本人连连夺取诺奖,出现“井喷式获奖”现象,源于知识及人才的积累与传承。“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种花得花,种豆得豆”,原来此言不虚
诺奖赛场上的轮转更替
世界上,留下遗产和遗嘱的,当属恒河沙数,不胜枚举。若论对后世的影响力、公信力、号召力,瑞典的发明家、科学家兼实业家阿尔弗雷德。诺贝尔(1833—1896年)的“两遗”,迄今为止,应是独占鳌头,无出其右。
诺贝尔因发明炸药和开办工厂积聚了巨额的财富,据估算,约有3100万瑞典克朗,相当于920万美元,这在19世纪末是天文数字。诺贝尔终身未娶,他在临终前立下遗嘱:“请将我的财产变作基金,每年用这个基金的利息作为奖金,奖励那些在前一年为人类做出卓越贡献的人。”
有了当年诺贝尔的“两遗”,遂诞生了如今“引无数英雄竞折腰”的诺贝尔奖。
根据诺贝尔的遗嘱,奖金分为五份,分别颁发给:
在物理界有最重大的发现或发明的人;
在化学上有最重大的发现或改进的人;
在生理学或医学界有最重大的发现的人;
在文学界创作出具有理想主义倾向的最佳作品的人;
为促进民族团结友好、取消或裁减常备军队以及为和平会议的组织和宣传尽到最大努力或做出最大贡献的人。 ’
这五份奖分别称为诺贝尔物理学奖、诺贝尔化学奖、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诺贝尔文学奖和诺贝尔和平奖。
诺贝尔遗嘱对颁奖机构做出规定:物理学奖和化学奖由斯德哥尔摩瑞典皇家科学院颁发;生理学或医学奖由斯德哥尔摩卡罗林斯卡医学院颁发;文学奖由瑞典文学院颁发;和平奖由挪威议会选举产生的五人委员会颁发。
前四项奖集中在科技文化领域,和诺贝尔作为“发明家、科学家、实业家兼业余文学创作者”的身份颇为相符;而第五项和平奖则介入政治,大大出乎世人的意料——相传它的诞生和一则新闻的刺激有关。
诺贝尔潜心发明创造,神劳心苦,精力严重透支,健康每况愈下。他54岁那年,一天,报上突然登出他去世的消息,标题是“死亡商人辞世”,内容叙说:“发明了史上在最短时间内杀害最多人的炸药,并借此牟取暴利的阿尔弗雷德·诺贝尔博士,于昨日寿终正寝。”
这是误报,错把昨天去世的诺贝尔的哥哥当成了他本人。不过,看到世人奉送给自己“死亡商人”的外号,诺贝尔还是深感震惊,他开始认真思考后事,最终决定把遗产变作奖励“为人类做出卓越贡献的人”的基金,并在科技文化奖项之外,加上和平奖。
也有人说,这与他跟一位女性、和平主义者伯莎·冯苏特纳的友谊有关。
后来增添的“诺贝尔经济学奖”,是1968年由瑞典国立银行出资设立,与诺贝尔遗愿无关,其正式名称为“诺贝尔纪念经济学奖”。
文学奖的授予,通常要考虑地域与语言的平衡,而且对文学的感性也没有绝对的尺度,因此评出的获奖作品总是众说纷纭,褒贬不一。
和平奖的政治色彩浓厚,人权问题经常是关键词。
与文学奖、和平奖相比,自然科学领域的三个奖被认为相对公正。当然也不乏质疑,毕竟它只是由瑞典的两个机构评出,毕竟由任何机构来操作都会有无法根除的局限性。
为了保证评选结果经得起历史考验,诺贝尔财团在各奖项投入的评选费用,与该奖项的奖金相同。
诺贝尔奖不仅是一种荣誉,奖金额之高也十分引人注目。2001年至2011年期间,每个项奖的奖金额高达1000万瑞典克朗(约合100万美元),2017年减为800万瑞典克朗。每个奖项的获奖者最多三人,获奖者为多位时,诺贝尔财团根据获奖者的贡献程度决定分配比例(注意:不是平均分配)。
诺贝尔基金成立于1900年,第一次颁发则是在诺贝尔去世五周年的1901年。颁发时间定为诺贝尔的忌日——12月10日,近120年来雷打不动。
截至2020年,诺贝尔奖共授予了930位个人和25个团体,其中4位个人以及1个团体(联合国难民署)两次获奖,1个团体(红十字会)三次获奖,故总计934次授予个人、28次授予团体(合计962次)。
从1901年到2020年的120年间,在自然科学领域共有624人获奖,其中物理学奖216人,化学奖186人,生理学或医学奖222人。
按国别排序,美国的获奖人数多达271人,占获奖者总数的43%;如果只看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数字,美国的获奖者所占比例高达52%。
排名在美国之后的依次为英国(84人)、德国(71人)、法国(34人)、日本(24人,排名第5,包括日本出生并在日本接受大学教育的两名日系美籍人)、瑞士(18人)、瑞典(17人)、荷兰(15人)、俄国(14人,含苏联)、加拿大(12人)、丹麦(9人)、奥地利(9人)、意大利(7人)。
诺贝尔奖创立的前四十年,获奖者集中于欧洲,其中德国的获奖人数最多,英国、美国和法国等位居其后。到了20世纪50年代初,美国的获奖人数超过德国,升为榜首。
与其他国家不同,美国“夺奖”在相当程度上依赖于“夺人”,即接受移民。据统计,在美
作者简介:
卞毓方,1944年生于江苏,中**员。社会活动家,教授,作家。长期从事新闻工作,1995年以来致力于散文创作。他的作品或如天马行空、大气游虹,或如清风出袖、明月入怀,其风格如黄钟大吕,熔神奇、瑰丽、嶙峋于一炉,长歌当啸,独树一帜,颇受读者喜爱。《文天祥千秋祭》《煌煌上庠》《雪冠》《犹太三星》《重铸汉字的辉煌》等多篇散文被收入全国各省大、中学语文教材。
内容简介:
进入新世纪,日本曾掀起的“诺贝尔奖热”,促使人们对日本的科学“爆发力”进行更深入的思考。本书对日本24位诺贝尔科技奖得主进行全方位的分析和具体描绘,阐述了日本科学技术基础研究的发展道路,总结了全世界发现发明的一般规律。以及隐含在这一发现进程中的科学精神之传承。
全书共16章,前3章概述了诺贝尔奖和战后日本的基本情况,日本在诺贝尔奖竞赛中的投入、做法和大学培养**科研人才的经验等,后13章每章介绍一两位诺贝尔奖获得者的成长记录、科学研究历程和重要贡献等。
全书行文生动活泼、富有哲理,书中还对部分诺贝尔奖得主的睿智话语做出重点标示,读者在品读文章的同时也会在心灵上得到启迪。
目录:
导读一 窥破天机,洞悉乾坤
导读二 孰是发明之父
第一章 诺奖赛场:21世纪日本的飞跃
第二章 大学是赛场,教授是选手
第三章 京华之外多硕才,他们曾是“苦学生”
第四章 汤川秀树:展现东方人的智慧
第五章 朝永振一郎:天生坯钻,但看谁人识
第六章 江崎玲于奈:要做就做第一流的选题
第七章 福井谦一:科学因“突出”而进步
第八章 白川英树:我从来就不是学霸,更不是天才
第九章 小柴昌俊:大学学渣的强势逆袭
第十章 野依良治:要拿就拿诺贝尔奖
第十一章 田中耕一:生涯最了不起的失败
第十二章 益川敏英:灵感,自浴缸里溢出
第十三章 山中伸弥:人间万事塞翁马
第十四章 中村修二:拼犟劲的“乡下人”
第十五章 大村智:大山里走出来的科学家
第十六章 大隅良典、本庶佑、吉野彰:不求第一,但求唯一
附录
表1 日本在自然科学领域的诺贝尔奖获得者
表2 其他领域日本的诺贝尔奖获得者
表3 1901—2020年自然科学领域诺贝尔奖获得者的国别地区和人数
参考文献
好评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