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书摘:
《孙子兵法情报思想研究》:
第四种是“崩”:“大吏怒而不服,遇敌怼而自战,将不知其能,日崩。”前面两条是就官兵关系而言,讨论的是士卒和军官的关系,所以可以放在一起比较考察。这一条则是就将帅关系而言,说的是将帅对高级军官的领导。“大吏”是指高级军官,领导这些高级军官的应该是将军。“怼”是怨恨的意思,指的是冤家或仇敌。孙子认为,高级将领如果遇到仇家便逞一时之怒,擅自出兵作战,作为领导他们的将帅,却不知道其真实才能,那就会造成部队崩坏。
第五种是“乱”:“将弱不严,教道不明,吏卒无常,陈兵纵横,日乱。”这一点似乎才是专门就管理问题而谈,既包括了对士卒的管理,又包括了对军官的管理,考虑得比较全面。孙子指出,作为将帅,如果性格懦弱,不能对部队实行有效的管理,士卒和军官都不听招呼,不遵守纪律,排兵布阵时也是杂乱无章,那就会导致部队混乱,部队也缺少战斗力。
第六种是“北”:“将不能料敌,以少合众,以弱击强,兵无选锋,日北。”“北”就是败北。古代称战败为“败北”。“北”是“背”的古文。《说文解字》中说:“北,背也,二人相背。”所以,古人说败北就是说打不过对方而转背而逃。孙子对导致战争失败的几个方面进行了总结:一是不能很好探知敌情,二是以少击众,三是以弱击强,四是没有战斗力很强的冲锋队。
从某种程度上看,这一条部分包括了前面的内容。比如“以少击众”就是“走”,也即第一条内容。孙子总是会在不经意之间把他认为重要的内容重复说明,这也是一例。孙子强调机动,强调诡道用兵,强调治形和造势,无非都是为了达成“以众击寡”,甚至是“以十攻一”的效果,所以孙子经常会下意识地讨论和强调兵力多寡问题。在讨论“六败”时,孙子再次流露出这个倾向,第一条和第六条都强调了以少击众的危害性。
在对“六败”进行逐条总结之后,孙子强调,作为将帅必须要认识到这些致败的缘由。孙子指出:“凡此六者,败之道也,将之至任,不可不察也。”孙子认为,将帅的头等大事就是要认识并慎重对待这几条致败之道,并极力加以避免。在孙子看来,这六种败局,都是将帅处置不当才造成的,并非是天灾,而是人祸:“凡此六者,非天之灾,将之过也。”这其实是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是孙子唯物精神的体现。
从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孙子基于“知情”的角度,冷静地分析了各种不同地形的各自作用。孙子指出:“夫地形者,兵之助也。”如果能认真考察并探明地形情况,就一定可以对用兵起到重要辅助作用。这是孙子对于“地”的基本态度。
孙子接下来指出:“料敌制胜,计险厄远近,上将之道也。知此而用战者,必胜,不知此而用战者,必败。”从中可以看出,孙子把掌握地形情况和“料敌”放在同等重要位置,都纳入其“知战”体系之中。所谓“知地”,其实是其情报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因为“计险厄远近”就是考察和了解地形的险厄情况,了解和掌握道路的远近情况。这些理所当然是“知地”的重要内容。紧接着这些讨论之后,孙子再次强调:指出“知此而用战者,必胜,不知此而用战者,必败”。
……
作者简介:
熊剑平,1973年生于安徽巢湖,军事学硕士,历史学博士,南京师范大学博士后;国防科技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教授,央视《法律讲堂一文史版》主讲人。主攻中国古代军事史和《孙子兵法》,著有《<孙子兵法>导读》《<孙子兵法>史话》《权力的掌控:军机处》《暗影:中国古代的刺客与间谍》《锦衣卫:畸变的国器》《中国古代情报史》(与储道立合著)等,发表论文60余篇。
高金虎,1966年生于江苏靖江,1983年入苏州大学历史系,1990年参军。历史学硕士,军事学博士。主要从事情报史和情报理论的研究工作,著有《战略欺骗》《中西情报思想史》《外国情报体制研究》《美国战略情报与决策体制研究》等,主译《战略情报:为美国世界政策服务》《无声的战争:认识情报世界》《情报分析:以目标为中心的方法》《情报分析心理学》等西方军事情报学名著。现为解放军国际关系学院情报研究中心主任。
内容简介:
《孙子兵法》是一部著名兵书,对古典情报学而言,意义非凡。“知彼知己,百战不殆”一句,突出强调了情报与战争的关系,也是体现孙子兵法兵学思想的代表性名言,干百年来一直受到古今中外众多军事家们的广泛重视。
情报思想在孙子兵学理论体系构建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内容丰富、体系严密,现代情报学理论中的情报观、情报搜集、情报分析和反情报理论等,在孙子兵法中均有或深或浅的论述,在战略情报要素认识的完备性、情报评估的重要性、情报谋略的微妙性、情报理论的科学性的分析等方面,对构建中国特色的现代情报学理论有着十分重要自勺借鉴意义。
《孙子兵法情报思想研究》对孙子情报思想进行了较为集中的研讨和分析,介绍其情报思想的产生背景,探讨其在兵学思想体系构建中的作用,并结合现代情报学理论进行了阐释和总结,力求能够让读者对《孙子兵法》及其情报思想有着更为全面的了解和更为深刻的体验。
目录:
引言
第一章 追本溯源
——《孙子》情报思想的形成
一、战争观的变化和战争文化的孕育
二、情报活动实践的催化
三、兵学思想和情报理论的积累
第二章 庙算
——战略情报分析理论
一、“先计而后战”的传统
二、“庙算”理论解析
三、延伸讨论
第三章 知形
——注重考察实力的定量分析
一、略论《形篇》主旨
二、“称胜”理论和定量分析
三、“称胜”理论的意义
四、普适性讨论
第四章 由“知地”到“全知”
——情报观的拓展
一、相关“知地”的探讨
二、“知地”与“知己”
三、治军与保密
四、力求“全知”的大情报观
第五章 相敌之法
——战场侦察之法
一、相敌之法的主要内容
二、相敌之法的意义和影响
三、情报分析理论的维度建构
第六章 虚实相生
——微妙的情报术
一、杂于利害,力争主动
二、形人而我无形
三、备人之术
四、由“形人”到“动敌”
第七章 决战死地
——长途奔袭中的“知地”和反情报
一、《九地篇》结构考察
二、“为客之道”
三、“为客之道”的情报和反情报
第八章 用间之术
——古典谍报理论的构建
一、“先知”与“五间俱起”
二、重要地位
三、若干缺失
四、伊尹、吕尚行间考
第九章 以情报为支撑
——《孙子》“知战”兵学体系的构建
一、基本理念:由“知”而“战”
二、主体内容:“知”“战”并重
三、常见误读:“知”“战”偏执
四、((孙子》“知论”的影响
第十章 以情报贯穿始终
——《孙子》篇次的精妙安排
一、简本篇次考察
二、传本篇次考察
三、篇次差异探析
第十一章 以利为本
——《孙子》情报思想的利益原则
一、《孙子》的核心要义:争利
二、情报工作的基本原则:计利
三、情报术的基本方法:诱之以利
四、弊端和不足
第十二章 名垂罔极
——《孙子》情报思想的深远影响
一、汉代:曹操的简略注解
二、唐代:李姓军事家们的精彩演绎
三、宋代:风格多样的注家
四、明代:继承和批评并行
五、清代:《用间篇》的另类注解
六、近现代:毛泽东对孙子隋报思想的重视
附录 《孙子兵法》情报思想类编
一、情报观
二、情报分析
三、情报搜集
四、反情报
主要参考书目
后记
好评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