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马强,男,1974年5月生于陕西省西安市,1993-2000年就读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分别获工学学士、硕士学位;2000-2004年就读于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获工学博士学位;2004-2006年在清华大学建筑学博士后流动站进行博士后科研工作,2006年6月出站后留校任教。现为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助理研究员、北京清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城乡总体规划所副所长。主要研究方向为城市交通与土地利用规划的一体化。
内容简介:
《走向“精明增长”:从“小汽车城市”到“公共交通城市”》立足于对城市增长过程和机制的研究和基本判断,提出“小汽车城市”的形成过程和存在问题,借鉴近年来国外在解决“城市蔓延”问题时提出的“精明增长”理念,提出由“小汽车城市”向“公共交通城市”转变的解决思路。并且依据这一理论框架对我国城市空间增长模式以及规划技术体系进行了总结和反思,提出了“基于公共交通系统”的城市空间增长策略框架。<br> 在我国城市空间扩展的形态结构剧烈演化的客观背景下,希望《走向“精明增长”:从“小汽车城市”到“公共交通城市”》能够为探索适合我国城市展的规划理论体系贡献微薄之力。关于城市土地利用和交通的研究一直是城市规划领域内研究的核心问题,不同交通方式对于城市土地利用的空间形态和开发强度的影响具有明显差异,而土地利用的不同特点也直接影响了相应的交通结构的形成。
目录:
序言(一)<br>序言(二)<br>第一章 绪论<br>一、前言<br>1 城市扩张与小汽车化的趋势<br>2 概念的界定<br>3 中国城市空间增长的特征<br>二、现实背景<br>1 城市发展的政策转变<br>2 我国城市发展的现实<br>3 小结<br>三、城市空间增长特征的理论总结<br>1 国外研究现状<br>2 国内的研究现状<br>四、研究的主要内容<br><br>第二章 城市空问增长的基础理论<br>一、城市空间增长<br>1 城市形态<br>2 城市增长理论<br>3 城市交通系统的构成<br>二、交通系统对城市增长模式的影响<br>1 机动性与可达性<br>2 交通方式与城市空间特性<br>3 交通与土地使用的相互影响<br>三、交通方式和城市增长类型研究<br>1 交通技术创新和城市形态的演化<br>2 步行城市、公共交通城市、小汽车城市<br>3 汤姆逊(Thomson)的城市交通和土地利用战略<br>4 基于出行方式的类型划分<br>5 其他类型学研究<br>四、对于城市空间形态理想模式的研究<br>1 可持续城市微观结构<br>2 可持续城市宏观结构<br>五、小结<br><br>第三章 “小汽车”城市的空问增长历程<br>一、前“小汽车”时代的城市空间增长<br>1 早期公共交通主导的城市外延扩展<br>2 单中心集中式高密度的增长结构<br>二、城市的“小汽车化”空间增长结构演化<br>1 “小汽车化”的外延扩张——郊区化<br>2 “小汽车化”的内部增生<br>三、城市蔓延——“小汽车化”的城市土地利用模式<br>1 城市蔓延: “小汽车化”城市宏观土地利用特点<br>2 郊区型土地利用模式——小汽车城市的基本构成单元<br>3 小汽车交通主导的道路空间——“小汽车化”的微观物质环境<br>四、我国的城市蔓延趋势<br>1 我国的城市蔓延表现<br>2 城市蔓延的比较<br>五、后“小汽车化”的城市空间增长趋势——从单中心到多中心<br>1 全球城市化和城市全球化<br>2 城市区域化和区域城市化<br>六、小结<br><br>第四章 精明增长:“公共交通城市”的宏观增长策略<br>导言<br>一、从单中心到多中心——控制和引导城市空间增长的传统方式<br>1 限制性策略:环形绿带的控制<br>2 控制疏导性策略:卫星城和新城建设<br>3 城市轴向扩展<br>4 多中心城市<br>二、精明增长:以公共交通为核心的城市宏观土地利用策略<br>1 精明增长理论和方法<br>2 精明增长的交通政策<br>3 精明增长的实践<br>三、城市增长管理:精明增长的政策支持<br>1 城市增长管理的概念与特征<br>2 城市增长管理的技术手段<br>3 城市增长管理政治架构<br>……<br>第五章 “公交社区”:“公共交通城市”的基本构成单元<br>第六章 “精明增长”策略的微观<br>第七章 走向“精明增长”<br>第八章 结论和展望<br>参考文献
好评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