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书摘:
5 营造林工程设计
5.1 一般规定
5.1.2 营造林工程设计应遵循下列原则:
1 营造林工程建设应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等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要求,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生态公益林建设技术规程》GB/T18337.3的要求。
2 农田防护林工程应营造混交林,是因为混交林比纯林有诸多的优点:能充分地利用营养空间,更好地改善立地条件,使作物具有较高的产量,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较强,可发挥较高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5.2 新建农田防护林工程设计
5.2.1 农田防护林类型区是农田防护林规划设计的主要组成部分。不同地区,限制树木生长的因子不同,灾害因子、地形、地貌各不相同,划分类型区的依据也不同。
5.2.2 立地类型是进行树种选择的基础,是制订营造林措施的关键。农田防护林立地类型划分的主要依据是土壤条件和水分条件。由于反映土壤条件和水分条件的因子繁多且交互作用,影响着林木的生长或生存。在众多因子中,必有处于主导地位而影响极大的因子,因此各地在进行立地类型划分时应采取定性或定量分析的方法来确定主导因子,并据此划分立地类型。
5.2.3 农田防护林工程造林树种选择应以乡土树种为主,适当引进外来优良树种,这是因为乡土树种是本地区原有天然分布的树种,对区域自然生态环境具有良好的适应性、抗逆性强、易种易活、成本低廉、便于管理。除此之外,农田防护林工程造林树种选择还应考虑农田防护林的特殊性:
1 选择主根深、树冠窄的树种,可以减少用地;为了尽快地发挥农田防护林的防护效益,应选择速生干直的树种。
2 选择抗逆性较强的树种,可以使农田防护林结构稳定,易于长时间的发挥较高的防护效益。
3 为了切断病虫害传播途径,防止病虫害交叉感染造成危害,农田防护林不能使用与农作物有共同病虫害或是其中间寄生的树种。选择与农作物协调共生关系好的树种,是为了使二者相互促进,既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也有利于林木的生长。
4 为了发挥农田防护林多种效益,满足对其多种功能的需求,使工程建设易于推进,树种选择应兼顾防护、用材、经济、美化和观赏等方面的要求。
5.2.4 本条选定的农田防护林工程主要造林树(品)种,是在综合全国六大农田防护林区造林树(品)种的基础上,参照现行国家标准《生态公益林建设技术规程》GB/T18337.3附录A和附录B确定的。
5.2.5 本条的建设类型包括骨干林带、农田林网、农林间作、防护片林和护村林,其他与农田防护林相关的建设类型如果园防护林、种植园防护林、饲养场防护林和渔业防护林等不属于本规范规定的范围。
5.2.8 本条对林带结构选择提出了要求:
1 紧密结构林带能够大幅度降低风速,减少风的动力危害并利于防霜、抗寒等技术措施的实施,能使果园和种植园免遭大风危害造成落花、落果而减产,或使水网区免遭受台风袭击造成农作物减产。
2 疏透结构林带附近动力风速很小,随着远离林带风速逐渐增大,因而防护距离较远,防护效果好。我国各地平原农区,普遍宜采用这种林带结构。
……
内容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 50817-2013):农田防护林工程设计规范》的编制过程中,编制组对我国主要农田防护林区建设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收集全国各省、市、自治区有关农田防护林设计、施工、管理和科研方面的新技术、新成果及经验等,参考有关国外先进标准,广泛征求有关管理、建设、设计、研究单位和专家的意见,通过反复讨论、修改和完善,最后经审查定稿。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 50817-2013):农田防护林工程设计规范》共分6章和6个附录,主要技术内容包括:总则、术语、综合调查、总平面图设计、营造林工程设计、森林保护工程设计等。
目录:
1 总则
2 术语
3 综合调查
3.1 一般规定
3.2 专项调查
3.3 小班区划调查
3.4 栽植材料调查
4 总平面图设计
4.1 一般规定
4.2 总平面图设计
4.3 总平面设计图图面要求
5 营造林工程设计
5.1 一般规定
5.2 新建农田防护林工程设计
5.3 低效农田防护林改造工程设计
6 森林保护工程设计
6.1 一般规定
6.2 森林防火
6.3 林业有害生物防治
6.4 其他工程
附录A 农田防护林工程专项调查表
附录B 农田防护林工程主要造林树(品)种
附录C 主要农田防护林类型区的农田林网设计
附录D 主要农林间作模式设计
附录E 农田防护林工程造林整地规格及应用条件
附录F 农田防护林工程主要造林树(品)种适宜密度
本规范用词说明
引用标准名录
附:条文说明
好评度